欢迎光临化工市场信息网!
数据中心
浅谈钢铁企业如何化解产能

(一)结构调整,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钢铁工业也进入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和高压力的“三低一高”新常态。钢铁企业靠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难以长期坚持。加之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环保不达标,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关停。对于钢铁工业而言,“十三五”发展规划最重要的就是结构调整,这是关系到钢铁行业生存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已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已对一些产能进行调整。

  首钢搬迁

  首钢搬到曹妃甸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尽量协商首钢和唐钢两家联合起来,就是现在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

  宝钢重组广东钢铁工业

  经过长时间协商,宝钢同意出资进行重组广东钢铁工业,地方政府负责人员安置问题。广钢、珠钢等热加工全部关停,转成钢贸企业。两个大钢厂关停500万吨左右的产能,再加上其他小的钢铁产能,总计约1000万吨,完成了宝钢湛江基地建设需要压缩产能进行等量置换的目标。

  武钢重组广西钢铁

  过去,很多钢铁厂依铁矿石资源而建;现在,我国80%的铁矿石要从国外进口,内陆与沿海钢厂相比运输成本要高很多,因此,钢铁企业都希望在沿海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于是,有关部门建议把湖北省的钢铁产能淘汰一部分,同时,将柳钢调整也考虑进去。

  特钢企业的崛起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攀钢、太钢不锈、东北特钢、酒钢不锈等特钢企业的建设,这些特钢的建设,改变了我国很多特钢需要高价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整体进步。钢铁装备的进步和结构调整带动了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断进步。钢铁工业在产品、技术等方面还要不断进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满足新的需求。

  (二)化解过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化解过剩产能有效途径“四个一批” 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四个一批”化解产能过剩的思路。中也提到“走出去”转移一批。“一带一路”建设为钢铁更高水平“走出去”带来巨大机遇。

  顺应市场优胜劣汰: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市场力量一定会做出调整,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钢铁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应适应市场规律关停;企业求生存就需要创新来谋求发展,如研发新产品、千方百计降成本、在环保上下功夫,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这样,我国钢铁工业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钢铁产量回落必然会发生。

  走向国际,用好两个市场

  产品“走出去”:钢材出口我国去年钢材出口接近1亿吨,机械设备、发电设备、冰箱、空调、汽车、轮船等“带出去”的钢材也有8000万吨左右,这两项加在一起接近两亿吨。日本出口比例比我国多,日本没有能源和铁矿石,但出口钢材约40%,我国出口钢材11%左右。相对于钢铁生产大国,我国这一出口比例尚属适度。

  产能“走出去”: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逐渐调整,并形成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结构。近年来,我国在国外投资,首先是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后来又投资秘鲁铁矿、巴西铁矿。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已迈出第一步。

  河北钢铁集团出资4.93亿美元收购南非PalaboraMiningCompanyLimited(下称PMC)公司74.5%的股权。

  武钢将在位于西非的利比里亚建设并运营一家合资钢铁厂。

  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马钢集团、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与Ferrum Corp.公司就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

  中国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顺应市场规律, 依靠政府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 以技术创新重新包装钢铁企业, 使我国钢铁企业纵深变革,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健全的钢铁产业格局,钢铁才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其作用,推进国家发展。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