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生产格局的变化将从多方面影响全球经济运行。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国家在油气市场中“话语权”的增加,使全球油气生产多极化格局得以强化和发展。全球石油生产重心西移,美国油气产量增长、能源自给率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同时也为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进口开辟多元化油气供应渠道创造了条件,对保障能源安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世界炼油格局加速调整
伴随着石油生产重心的西移,全球石油消费重心和炼油发展中心进一步转移至东半球国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成为主要推动力。
近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最主要是亚洲国家。而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需求仍然处于疲软状态,尤其是欧洲石油需求处于下降趋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994万桶/日,比2011年增长1.2%。亚太国家2012年石油消费量增幅最大,增长100万桶/日,达到2950万桶/日,约占世界石油需求总量的32.9%。预计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到9070万桶/日,增长1%;其中亚洲国家消费量为2990万桶/日,年增速为1.4%。亚洲石油需求增幅大大超过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我国2012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96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4%,预计我国2013年石油需求达到998万桶/日,增长4%;印度达到375万桶/日,增长2.7%。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全球新建炼油厂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欧美炼厂关闭和出售的事件频现。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炼油总能力达到44.48亿吨/年,较上年增长4550万吨,增速为1%,相比2011年0.2%的负增长有了明显的回升。炼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亚洲炼油能力的增长,亚洲地区的炼油能力2012年增长了3600万吨,达到12.82亿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28.8%,高于北美,稳居世界第一(见表1)。
炼厂规模继续扩大
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655座炼厂,平均规模达到679万吨/年,与2003年相比,炼厂数量减少9%,但平均规模扩大了19%;单厂规模持续增加,由572万吨/年上升到679万吨/年。排名世界前十的10家炼油公司的炼油能力达到16.5亿吨/年,占全球总能力的37%。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到22座(见表2)。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araguana炼油中心以47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炼厂。在全球最大的10个炼厂名单中,有8个炼厂位于亚洲和中东。我国的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均已超过2000万吨/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都已跻身世界十大炼油商之列。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欧美地区的炼油业务调整和重组还将继续,这促使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
原油重质劣质化趋势明显
世界常规石油资源的储量约为4万亿桶,而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超重油和油砂沥青等)的储量接近8万亿桶。从世界石油资源剩余储量来看,高硫、重质等劣质原油比例在逐年上升。世界原油质量总的变化趋势是,低硫和轻质原油产量不断减少,而含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在逐年增加。世界原油平均API度将由2011年的33.1下降到2035年的32.6,平均硫含量将由2011年的1.15%提高到2035年的1.33%。API度<22的重油产量将从2011年的990万桶/日增加到2035年1630万桶/日,在原油中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13%增加到2020年的18%(见表3)。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世界重质原油储量约为3万亿桶,其中可采储量为4340亿桶。由于开采技术尚不成熟,重质原油开发进度缓慢,难度较大。许多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东地区主要油田超过一半的石油储量已被开采,产量开始下降,易开采石油的时代即将结束。加拿大、美国等国纷纷投入超重油、油砂的开采,甚至如沙特、科威特等产油大国也加入了重质原油开发的大潮。其中委内瑞拉超重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是发展较快的两种重油资源。
清洁燃料标准加速升级
随着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炼化产品的质量与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车用清洁燃料标准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且仍在继续升级换代。最重要的指标是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苯含量和芳烃含量。总体来看,全球各国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在加快。
美国目前在执行中的清洁汽油的标准是硫含量≤30ppm,欧洲标准是硫含量≤10ppm。美国和欧洲的清洁柴油标准硫含量分别是≤15ppm和≤10ppm。发展中国家的清洁燃料也在升级换代。中国正在执行的国3汽柴油标准的硫含量分别是≤150 ppm和≤300 ppm。北京已经于2012年5月31日起率先实施京5汽柴油标准,汽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范围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更是引发了社会对油品质量升级的关注。我国近期将发布国4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实施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国5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发布国5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实施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预计到2015年,全球消费84%的汽油是含硫量≤50ppm的超低硫汽油;到2020年,72%的汽油是含硫量≤10ppm的无硫汽油,对>500ppm汽油的需求几乎消失。在车用柴油方面,到2011年,欧洲和北美绝大
多数消费的都是≤15ppm超低硫柴油,亚洲的OECD国家也使用≤10ppm的车用柴油;到2015年,所有发展中国家年全球消费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将由目前的65%上升到75%。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时期,炼油能力从2006年的3.69亿吨/年增长到2012年的5.75亿吨/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根据国家《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3%左右,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6亿吨/年。我国炼油工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仍面临着原油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原油品质重劣质化、环保要求趋严等严峻挑战,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采取扩大原油来源,实现渠道多极化和资源多元化,提高重油深加工能力,加快清洁燃料质量升级换代等相应对策。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杂志)